什麼是腸胃炎?
腸胃炎是指胃和小腸黏膜的炎症,通常由病毒、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引起。腸胃炎常見症狀包括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和發燒。這種病症一般短暫,但可能引起脫水,尤其在嬰幼兒、老人和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中。
腸胃炎的常見原因
- 病毒感染:
- 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是最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病原,透過污染的食物、水或直接接觸傳播。
- 細菌感染:
- 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和志賀氏菌等,通常由不潔食物或水源引起。
- 寄生蟲感染:
- 如梨形鞭毛蟲等,通常因飲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。
- 食物中毒:
- 由食物中的毒素引起,可能是由於不正確的食物處理或保存方法。
- 飲食不潔:
- 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或不潔的水果、蔬菜均可能成為感染源。
腸胃炎的症狀
- 腹瀉:水樣便或稀便,通常是一天多次。
- 噁心和嘔吐:尤其在病程初期較為常見。
- 腹痛或絞痛:多在肚臍周圍或下腹部,可能伴隨絞痛感。
- 發燒:常見於感染性腸胃炎。
- 疲憊和虛弱:因為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導致的脫水和能量不足。
- 食慾不振:伴隨胃部不適和噁心感。
腸胃炎的治療與護理
- 補充水分:
- 口服補液鹽:用於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特別是出現脫水跡象時。
- 多喝水、清湯或稀釋的果汁,但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飲品。
- 飲食調整:
- 開始時進食清淡的食物,如白米粥、乾吐司、煮馬鈴薯或蘋果醬。
- 避免油膩、辛辣或高纖維的食物,以免加重腹瀉和腹痛。
- 抗腹瀉或止吐藥:
- 如果腹瀉或嘔吐嚴重,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關藥物。
- 休息:
- 多休息以幫助身體恢復,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。
- 衛生措施:
- 注意個人衛生,如勤洗手、使用乾淨的飲用水和食物。
如何預防腸胃炎?
- 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:特別是在用餐前、如廁後或處理食物時。
- 徹底清洗食材和煮熟食物,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食物。
- 使用乾淨的飲用水:如果對水源不確定,可先煮沸再飲用。
- 妥善儲存食物:避免食物長時間暴露在室溫下。
- 避免與腸胃炎患者密切接觸:如有家人或同事患腸胃炎,應避免共用餐具或杯子。
何時需要就醫?
如果出現以下情況,應及時就醫:
- 腹瀉超過兩天不見改善。
- 持續的嘔吐,無法進食或飲水。
- 明顯的脫水症狀,如口乾、無尿或皮膚乾燥。
- 持續高燒(超過38.5°C)。
- 血便或黑便。
注意事項
- 腸胃炎大多數情況下是自限性的,但應注意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。
- 避免過早恢復油膩或刺激性飲食,以免加重症狀。
- 若症狀持續或加重,請及時就醫以獲得進一步診治。